十八大首次提出“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和 “建設美麗中國”。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 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在我國社會主義 建設的進程中,農村建設越來越被放在重要得位置上,國家提倡 大力開發新農村,建設美麗農村,提升農村生活品質,提升人們 群眾的幸福感。隨著人口的增多和經濟生產的需要,農村生態環 境問題越來越突出,最嚴峻的問題之一就是農村污水的處理沒有受到全面的重視和科學合理的規劃。農村污水排放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未經處理的養殖,農產品加工等生產廢水及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嚴重污染周邊的了池塘,河流,導致水質惡化,發黑變臭,蚊蟲滋生,病毒傳播,威脅群眾的身體健康。政府在“十 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 :“全面推進農村人居住環境整治,加大農村污水治理”。農村地區污水排放總量大,成分復雜,缺少資金和污水處理系統,研究適合農村污水特點的處理技術,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農村經濟持續快速 發展意義重大。
1 農村污水的分類及特征
農村污水按照其來源不同一般分為生活污水和生產污水,農村生活污水一般包括廁所排放的污水、廚房污水以及日常洗 滌污水;生產污水一般包括畜牧養殖業污水、農產品加工廢水,水產養殖廢水。除此之外還有垃圾堆放產生的污水和高濁度的 雨水徑流,農藥化肥污水及零散小企業排放的污水等幾個方面,各類污水的比例受地區分布,居民生活條件狀況、生活習慣等因素影響而各有不同。農村污水因其廣泛的來源,分散式的布局,污水中污染物成 分復雜含量低,難收集,水環境容量小。而且隨著農村經濟的逐步發展,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以及各類生產污水的排放量將越來越多,污水成分也將更加復雜。我國農村居住環 境和人文風俗的差異導致不同農村地區排放的生活污水水質差 別較大。生活污水中氨氮、溶解態磷等污染物濃度與居民經濟條 件、生活習慣、作息規律等密切相關。例如經濟條件較好、肉類蛋白類食物消費比例高的地區,生活污水中的氨氮濃度較高,同 時洗滌劑的大量使用致使生活污水中溶解態磷偏高;而經濟條件較差的農戶往往反復用水后再排放,導致化學需氧量較高,且這些農戶一般較少使用衛生潔具和洗滌劑,產生的生活污水中氮、磷含量不高。畜牧養殖和水產養殖集中的地區排放的污水化 學需氧量較高。
2 農村污水處理的現狀及必要性
我國的農村人民居住不想城鎮那么集中,農村地區房屋絕大部分都屬于自建房,居住比較分散,缺乏合理的總體布局規劃。污水收集系統和處理系統等基礎設施都很匱乏,由于經濟條 件限制及人們環保意識的缺乏,致使目前農村污水的處理率遠 遠低于城鎮污水的處理率。我國農村地區的污水大都直接排入溝渠或者池塘,由于污水直接暴露在自然環境中,往往會匯入雨 水以及其他的污水等,匯集的污水成分復雜,污染物種類多,使得農村污水的收集處理難度加大。粗放式的排放方式、缺少監管 以及缺乏污水處理設施是導致農村污水治理困難的重要因素。農村污水的露天徑流和地下滲漏一方面惡化了村民居住環 境,影響村民身體健康,丑化村容村貌;另一方面也極易造成地表及地下水污染,傳播病毒細菌,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長久的惡劣影響。環境的日益惡化勢必會阻礙經濟的發展,我國一直堅持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新時期在建設美麗農村的號召下,農村污水治理成為勢待解決的問題。
3 農村污水處理技術對比歐美很多發達國家很早就開始探索農村污水處理技術,我 國正逐步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把綠水青山放在金山銀山之前,大約從上個世紀 80 年代以后我國逐漸開始研究農村污水處理技術。各種形式的污水處理技術逐漸開始了在我國農村地區 的探索應用。
3.1 厭氧-缺氧-接觸氧化技術
厭氧-缺氧-接觸氧化工藝是將厭氧,缺氧硝化與接觸氧化 工藝聯合起來,該工藝在處理污水時具有很好的反硝化和硝化處理效果。污水先進入厭氧槽中發生厭氧反硝化反應,達到生物脫磷的目的。接著污水進入缺氧槽去除污水里面的氮及病菌,隨后進入氧化槽利用前兩步產生的能量加快有機物的降解,在經過沉淀過濾和消毒工藝完成整個污水處理過程。污水經過厭氧,缺氧過程,大分子有機物被微生物代謝轉化成小分子有機物;而后進入好氧狀態將有機小分子轉化成CO2 和H2O 等物質。該技術對于COD,BOD,氨氮的去除率效果很好,占地少。但是該技術工藝復雜,需要機械曝氣,后期的運行成本高,對于經濟發達的農村地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3.2 人工濕地技術
人工濕地技術被較早的研究用于農村污水的治理,它模擬 自然濕地利用人工水生態系統內多級生物的稀釋降解作用去除 或消減水中污染物的方法。其污水處理機理是通過植物的去污機理,土壤的凈化機理,微生物與藻類的凈化機理,以及上述的綜合作用機理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近來有技術人員進行創新開發了微電解耦合人工濕地技術針對農村分散式污水進行處理,并且在去磷,去COD 上效果良好。CHEN 等開發的一體化人工濕地 的對于去除農業活動和養殖產生的抗生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具 有明顯的效果。人工濕地技術技術地域適應性強,設備簡單,運行維護成本低,處理效果優良,穩定,但人工濕地占地面積大,受 氣候影響較大,該技術較適合于土地資源充足、距離城市污水管網遠、經濟發展薄弱的農村地區。
3.3 穩定塘處理技術
穩定塘是將天然池塘或人工池塘進行相應修整,并設置好 圍堤和防滲層,利用天然凈化能力對污水進行處理,通過塘中的水生生物和菌藻綜合作用降解水中污染物,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在國內外穩定塘常見的有好氧塘、兼性塘、厭氧塘、曝氣塘、深度處理塘、水生植物塘、生態塘和完全存儲塘等,在實際使用時常常將幾種塘結合起來,實現污水處理和資源利用。 該技術運行維護費用較低,設備簡單,一般不需要處理污泥,可實現污 水資源化,但處理效率較低,并且有臭氣散出。農村地區可結合 當地地形,經濟狀況等進行選擇。
3.4 組合處理技術
農村污水的一大特點就是污水成分復雜,由于缺乏統一的管理往往生活污水和生產廢水混合在一起,且不同的農村地區 生活習慣和生產狀況千差萬別,單一的污水處理技術難以達到 滿意的效果,在選擇污水處理技術上往往多樣化,將幾種技術串 聯起來聯用,綜合它們各自的優勢,降低運行費用、減小能耗,提高污水處理效能。組合技術將在農村污水處理中得到越來越多 的應用。例如厭氧發酵濾池組合人工濕地技術,出水 COD、氨氮、 總氮、總磷含量達到了國家污水一級排放標準。又有采用新型 生物濾池—人工濕地—穩定塘組合技術治理農村污水,COD、氨 氮、總氮、總磷的處理效果良好。“跌水充氧接觸氧化 + 人工濕地”生物 - 生態組合工藝用于山地、丘陵地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COD、BOD、氨氮、總氮、總磷平均去除率都在 80%以上,并且系統抗沖擊負荷能力強。
結語
隨著我國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農村污水處理技術和工藝不斷被研究開發,但只有因地制宜的污水處理技術才能 真正有效的治理農村水污染。各地在選則污水處理技術時,還應 綜合考慮當地的自然條件,地形地貌,經濟實力等因素,建立具 有當地特色的污水處理系統。政府還應盡快建立明確的農村污水排放標準,完善農村污水排放管理制度,鼓勵污水處理技術設備的創新。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新興的污水處理技術將會大 力用于美麗鄉村建設。
廣東建樹環??萍加邢薰臼且患覍I從事工業廢水處理、工業廢氣處理和環境修復的環保設備研發與銷售服務的企業。為工業企業和市政工程等項目提供工業廢水處理、工業廢氣處理、有機廢氣VOCs處理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從“工程設計”、“工程承包”、“設備采購”、“安裝調試”、“耗材銷售”、“運營管理”、“環評辦理”等環節提供專業的差異化服務,聯系電話:135 5665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