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使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測定揮發酚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使用4--氨基安替比林(4-AAP)分光光度法時,全部操作都應在通風櫥內進行,并利用通風櫥的機械吸風,以消除具有毒性的苯對操作人員的不良影響。
試劑空白值的增高,除可因由蒸餾水、玻璃器皿和其他試驗裝置中受沾污,以及由于室溫升高致使萃取溶劑揮發等因素外,主要來自易吸潮結塊和氧化的4-AAP試劑,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保證4-AAP的純度。反應顯色易受pH值影響,要嚴格控制反應溶液的pH值在9.8~10.2之間。
苯酚稀標準溶液不穩定,每毫升含1mg苯酚的標準溶液置于冰箱內,使用時間不能超過30d,每毫升含10μg苯酚的標準溶液應在配制當天使用,每毫升含1μg苯酚的標準溶液在配制后2h內使用。
一定要按照標準操作方法按順序加入試劑,每加入一種試劑后都應搖勻。如果加入緩沖液后不搖勻,會使實驗溶液內氨濃度不均勻,對反應有影響。氨水不純可使空白值增加10倍以上,開瓶后的氨水如果長時間未用完,應蒸餾后再用。
生成的氨基安替比林紅色染料在水溶液中只能穩定約30min,萃取到氯仿中后可以穩定4h,時間過長則顏色由紅變黃。如果因為4--氨基安替比林不純導致空白顏色過深,可改用490nm波長測定以提高測定精度。4--氨基安替比不純時可用甲醇溶解后,再用活性炭過濾重結晶精制。
56. 石油類的測定方法有哪些?
石油是由烷烴、環烷烴、芳香烴以及不飽和烴和少量硫、氮氧化合物所組成的一種復雜的混合物。水質標準中將石油類規定為保護水生生物的毒理學指標及人體感官指標,是因為石油類物質對水生生物的影響很大。當水中石油類的含量在0.01~0.1mg/L時,就會干擾水生生物的攝食和繁殖。因此,我國漁業水質標準規定不得超過0.05mg/L,農灌用水標準規定不得超過5.0mg/L,污水綜合排放二級標準規定不得超過10mg/L。一般進入曝氣池的污水石油類的含量不能超過50mg/L。
由于石油的成份復雜、性質差異很大,再加上受分析方法所限,很難建立一個適用于各種成份的統一標準。當水中油含量﹥10mg/L時,可使用重量法進行測定,其缺點是操作復雜、輕質油在蒸除石油醚和烘干時易損失。當水中油含量為0.05~10mg/L時,可使用非分散紅外光度法、紅外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進行測定,其中非分散紅外光度法和紅外光度法是檢測化驗石油類的國家標準(GB/T16488—1996)。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以分析嗅味、毒性較大的芳烴為主,是指能被石油醚萃取出、并能在特定波長下有吸收特征的物質,并不能包括所有的石油類。
57. 石油類測定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分散紅外光度法和紅外光度法使用的萃取劑是四氯化碳或三氯三氟乙烷,重量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使用的萃取劑是石油醚。這些萃取劑都有毒,因此操作時必須謹慎小心,并在通風櫥內進行。
標準油應當采用待監測污水中的石油醚或四氯化碳萃取物,有時也可使用其他被認定的標準油品,或用正十六烷、異辛烷和苯按65:25:10的體積比配制而成。萃取標準油、標準油曲線繪制及測定廢水樣品所用的石油醚應為同一批號,否則會因為空白值不同而產生系統誤差。
測定油時要單獨采樣,采樣瓶一般使用廣口玻璃瓶,切不可使用塑料瓶,而且水樣不能裝滿采樣瓶,上面應留有空隙。水樣如果不能當天分析,可加入鹽酸或硫酸使其pH值﹤2,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并置于4oC冷藏箱內保存。分液漏斗上的活塞不能涂抹凡士林等油性潤滑油脂。
58. 常見重金屬及無機性非金屬有毒有害物質水質指標有哪些?
常見的水中重金屬及無機性非金屬有毒有害物質主要有汞、鎘、鉻、鉛及硫化物、氰化物、氟化物、砷、硒等,這些水質指標都是保證人體健康或保護水生生物的毒理學指標。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對含有這些物質的污水排放指標作出了嚴格的規定。
對于來水中含有這些物質的污水處理場,必須認真檢測進水和二沉池出水的這些有毒有害物質的含量,以保證達標排放。一旦發現進水或出水超標,都應當立即采取措施,通過加強預處理和調整污水處理運行參數,使出水盡快達標。在常規的二級污水處理中,硫化物和氰化物是兩種最常見的無機性非金屬有毒有害物質水質指標。
59. 水中硫化物的形式有幾種?
硫在水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有硫酸鹽、硫化物和有機硫化物等,其中硫化物有H2S、HS-、S2-等三種形式,每種形式的數量與水的pH值有關,在酸性條件下,主要以H2S形式存在,pH值﹥8時,主要以HS-、S2-形式存在。水體中檢出硫化物,往往可說明其已受到污染。某些工業尤其是石油煉制排放的污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硫化物,在厭氧菌的作用下,水中的硫酸鹽也能還原成硫化物。
必須認真分析化驗污水處理系統有關部位污水的硫化物含量,以防出現硫化氫中毒現象。尤其是對汽提脫硫裝置的進出水,因硫化物含量高低直接反映了汽提裝置的效果,是一項控制指標。為防止自然水體中硫化物過高,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規定硫化物含量不得超過1.0mg/L,采用好氧二級生物處理污水時,如果進水硫化物濃度在20mg/L以下,在活性污泥性能良好并及時排出剩余污泥的情況下,二沉池出水的硫化物是能夠達標的。必須定時監測二沉池出水硫化物的含量,以便觀察出水是否達標和確定如何調整運行參數。
60. 常用檢測水中硫化物含量的方法有幾種?
常用檢測水中硫化物含量的方法有亞甲藍分光光度法、對氨基N,N二甲基苯胺分光光度法、碘量法、離子電極法等,其中有國家標準的硫化物測定方法是亞甲基藍分光光度法(GB/T16489—1996)和直接顯色分光光度法(GB/T17133—1997),這兩種方法的檢出限分別為0.005mg/L和0.004mg/l,在水樣不稀釋的情況下,最高檢測濃度分別為0.7mg/L和25mg/L。對氨基N,N二甲基苯胺分光光度法(CJ/T60--1999)測定的硫化物濃度范圍為0.05~0.8mg/L,因此,以上分光光度法只適用于檢測硫化物含量較低的水樣。當廢水中硫化物濃度較高時,可以使用碘量法(HJ/T60—2000和CJ/T60--1999),碘量法的檢測濃度范圍為1~200mg/L。
當水樣渾濁、有色或含有SO32-、S2O32-、硫醇、硫醚等還原性物質時,對測定干擾嚴重,需要進行預分離以消除干擾,常用的預分離方法是酸化-吹脫-吸收法。其原理是將水樣酸化后,硫化物在酸性溶液中以H2S分子狀態存在,用氣體將其吹出,再用吸收液吸收,然后進行測定。
具體做法是首先在水樣中加入EDTA,以絡合穩定大部分金屬離子(如Cu2+、Hg2+、Ag+、Fe3+),避免這些金屬離子與硫離子反應引起的干擾;還要加入適量鹽酸羥胺,可以有效防止水樣中氧化性物質與硫化物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從水中吹取H2S時,攪拌比不攪拌回收率顯著高,在攪拌下吹脫15min硫化物回收率可達100%;在攪拌下吹脫時間超過20min時,回收率略有下降。因此,通常在攪拌下吹脫,吹脫時間為20min。當水浴溫度為35~55oC時,硫化物回收率能達到100%,水浴溫度為65oC以上時,硫化物回收率略有降低。因此,一般選取最佳水浴溫度為35~55oC。
61. 硫化物測定的其它注意事項有哪些?
?、庞捎谒辛蚧锏牟环€定,在水樣采集時,不能對取樣點曝氣和劇烈攪動,采集后,要及時加入乙酸鋅溶液,使之成為硫化鋅混懸液。當水樣為酸性時,應當補加堿溶液以防釋放出硫化氫,水樣滿瓶后加塞,盡快送化驗室進行分析。
?、茻o論采用哪種方法分析,都必須對水樣進行預處理以消除干擾和提高檢測水平。呈色物、懸浮物、SO32-、S2O32-、硫醇、硫醚以及其他還原性物質的存在,都會影響分析結果。消除這些物質的干擾的方法,可以采用沉淀分離、吹氣分離、離子交換等。
?、怯糜谙♂尯驮噭┤芤号渲频乃荒芎蠧u2+和Hg2+等重金屬離子,否則會因生成酸不溶硫化物使分析結果偏低,因此不要使用金屬蒸餾器制得的蒸餾水,最好使用去離子水或全玻璃蒸餾器蒸得的蒸餾水。
?、韧瑯右宜徜\吸收液中含有痕量重金屬時也會影響測定結果,可以在充分振搖下,向1L乙酸鋅吸收液中逐滴加入1mL新制備的0.05mol/L硫化鈉溶液,靜置過夜,再旋轉搖動后用質地細密的定量濾紙過濾,棄去除濾液,這樣可以排除吸收液中痕量重金屬的干擾。
?、闪蚧c標準溶液極不穩定,濃度越低越容易變化,必須于用前配制并立即標定。用于配制標準溶液的硫化鈉結晶表面常含有亞硫酸鹽,從而造成誤差,最好取用大顆粒結晶,并用水快速淋洗洗去亞硫酸鹽后再稱量。
62. 氰化物測定的方法有哪些?
氰化物的常用分析方法是容量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GB7486—87和GB7487—87分別規定了總氰化物和氰化物的測定方法。容量滴定法適用于高濃度氰化物水樣的分析,測定范圍為1~100mg/L;分光光度法有異煙酸 - 吡唑啉酮比色法和砒啶-巴比妥酸比色法兩種,適用于低濃度氰化物水樣的分析,測定范圍為0.004~0.25mg/L。
容量滴定法的原理是用標準硝酸銀溶液滴定,氰離子與硝酸銀生成可溶性銀氰絡合離子,過量的銀離子與試銀靈指示液反應,溶液由黃色變成橙紅色。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是在中性條件下,氰化物與氯胺T反應生成氯化氰,氯化氰再與砒啶反應生成戊烯二醛,戊烯二醛與砒唑啉酮或巴比妥酸生成藍色或紅紫色染料,顏色的深淺與氰化物的含量成正比。
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測定時都存在一些干擾因素,通常需要加入特定藥劑等預處理措施,并進行預蒸餾。當干擾物質濃度不是很大時,只通過預蒸餾即可達到目的。
63. 氰化物測定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徘杌镉袆《?,砒啶也有毒,分析操作時要格外小心謹慎,必須在通風櫥內進行,避免沾污皮膚和眼睛。當水樣中干擾物質濃度不是很大時,通過酸性條件下的預蒸餾,使簡單氰化物轉變為氰化氫從水中釋放出來,再使之通過氫氧化鈉洗滌液而收集起來,即可將簡單氰化物和絡合氰化物區分開來,并使氰化物濃度提高、降低檢出限值。
⑵水樣中干擾物質濃度較大,就應當首先采取有關措施,消除其影響。氧化劑的存在,會使氰化物分解,如果懷疑水中有氧化劑,可以采取加入適量硫代硫酸鈉的方法排除其干擾。水樣應貯存于聚乙烯瓶中,采集后,應在24h內進行分析。必要時,應加入固體氫氧化鈉或濃氫氧化鈉溶液,使水樣pH值提高到12~12.5。
?、橇蚧镌谒嵝哉麴s時,可呈硫化氫態被蒸出,并被堿液吸收,因此必須預先除去。除硫的方法有兩個,一是在酸性條件下,加入不能氧化CN-的氧化劑(如高錳酸鉀)將S2-氧化后再蒸餾;二是加入適量CdCO3或CbCO3固體粉末,使生成金屬的硫化物沉淀,將沉淀過濾后再蒸餾。
⑷在酸性蒸餾時,油類物質也可被蒸出,此時可以用(1+9)醋酸調節水樣pH值至6~7后,迅速用水樣體積20%的己烷或氯仿進行一次(不可多次)萃取,隨后立即用氫氧化鈉溶液水樣pH值提高到12~12.5再蒸餾。
?、珊邼舛鹊奶妓猁}的水樣在酸性蒸餾時,會釋放出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鈉洗滌液收集而影響測定結果。遇高濃度的碳酸鹽的污水時,可用氫氧化鈣代替氫氧化鈉固定水樣,使水樣pH值提高到12~12.5并經過沉淀后,再傾上清液于樣品瓶中。
⑹采用光度法測定氰化物時,反應溶液的pH值直接影響顯色的吸光值。因此,必須嚴格控制吸收液的堿濃度,注意磷酸鹽緩沖液的緩沖容量。在加入一定量的緩沖液后,需注意測定是否能達到最適的pH值范圍。另外,在磷酸鹽緩沖液配制之后,必須以pH計測量其pH值,了解其是否符合要求,以避免因試劑不純或含有結晶水而出現較大的偏差。
⑺氯銨T的有效氯含量的改變,也是氰化物測定不準的常見原因。當出現不顯色或顯色不呈線性、靈敏度低等現象時,除了溶液pH值出現偏差這個原因以外,往往與氯銨T質量有關。因此,氯銨T的有效氯的含量必須在11%以上,已分解或配制后出現混濁沉淀物的不能再用。
64. 什么是生物相?
在好氧生物處理過程中,不管采用何種構筑物的形式及何種工藝流程,都是通過處理系統中的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微生物的代謝活動,將廢水中的有機物氧化分解為無機物,從而使廢水得到凈化。處理后出水水質的好壞都同組成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微生物的種類、數量及代謝活力等有關。廢水處理構筑物的設計及日產運行管理主要是為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微生物提供一個較好的生活環境條件,以便發揮其最大的代謝活力。
在廢水生物處理過程中,微生物是一個綜合群體:活性污泥由多種微生物組成,各種微生物之間必然相互影響,并共同棲息于一個生態平衡的環境中。不同種類的微生物在生物處理系統中,都有自己的生長規律。比如說,有機物濃度較高時,微生物是以有機物為食料的細菌占優勢,數量自然最多。而當細菌數量多時,必然出現以細菌為食料的原生動物,再后出現以細菌和原生動物為食料的微型后生動物。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生長規律,有助于通過微生物鏡檢去掌握廢水處理過程的水質情況。如果鏡檢中發現有大量鞭毛蟲存在,說明廢水中有機物濃度還較高,需要作進一步處理;當鏡檢發現游動型纖毛蟲時,表明廢水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處理;當鏡檢發現固著型纖毛蟲,而游動型纖毛蟲數量不多見時,則表明廢水中有機物和游離細菌已相當少,廢水已經接近穩定;當鏡檢發現輪蟲時,表明水質已經比較穩定。
65. 什么是生物相鏡檢?其作用是什么?
生物相鏡檢一般只能作為對水質總體狀況的估計,是一種定性的檢測,不能作為廢水處理廠出水水質的控制指標。為了監測微型動物演替變化狀況,還需要定時進行記數。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是生物法處理廢水的主體,污泥中微生物的生長、繁殖、代謝活動以及微生物種類之間的演替情況可以直接反應處理狀況。和有機物濃度及有毒物質的測定相比,生物相鏡檢要簡便得多,隨時可以了解活性污泥中原生動物種類變化和數量消長情況,由此可以初步判斷污水的凈化程度,或進水水質和運行條件是否正常。因此,除了利用物理、化學的手段來測定活性污泥的性質,還可以借助于顯微鏡觀察微生物的個體形態、生長運動以及相對數量狀況來判斷廢水處理的運行情況,以便及早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采取適當的對策,保證處理裝置運行穩定,提高處理效果。
66. 低倍鏡觀察生物相應注意哪些事項?
低倍鏡觀察是為了觀察生物相的全貌,要注意觀察污泥絮粒的大小,污泥結構的松緊程度,菌膠團和絲狀菌的比例極其生長狀況,并加以記錄和作出必要的描述。污泥絮粒大的污泥沉降性能好,抗高負荷沖擊能力強。
污泥絮粒按平均直徑的大小可以分為三等:污泥絮粒平均直徑﹥500μm的稱為大粒污泥,﹤150μm為小粒污泥,介于150~500μm之間的為中粒污泥。
污泥絮粒性狀是指污泥絮粒的形狀、結構、緊密程度及污泥中絲狀菌的數量。鏡檢時可把近似圓形的污泥絮粒稱為圓形絮粒,與圓形截然不同的稱為不規則形狀絮粒。
絮粒中網狀空隙與絮粒外面懸液相連的稱為開放結構,無開放空隙的稱為封閉結構。絮粒中菌膠團細菌排列致密,絮粒邊緣與外部懸液界限清楚的稱為緊密絮粒,邊緣界限不清的成為疏松絮粒。
實踐證明,圓形、封閉、緊密的絮粒相互間易于凝聚、濃縮,沉降性能良好,反之則沉降性能差。
67. 高倍鏡觀察生物相應注意哪些事項?
用高倍鏡觀察,可以進一步看清微型動物的結構特征,觀察時要注意微型動物的外形和內部結構,例如鐘蟲體內是否存在食物胞,纖毛蟲的擺動情況等。觀察菌膠團時,應注意膠質的厚薄和色澤,新生菌膠團出現的比例等。觀察絲狀菌時,要注意絲狀菌體內是否有類脂物質和硫粒積累,同時注意絲狀菌體內細胞的排列、形態和運動特征以便初步判斷絲狀菌的種類(進一步鑒別絲狀菌的種類需要使用油鏡并將活性污泥樣品染色)。
68. 生物相觀察時對絲狀微生物如何分級?
活性污泥中絲狀微生物包括絲狀細菌、絲狀真菌、絲狀藻類(藍細菌)等細胞相連且形成絲狀的菌體,其中以絲狀細菌最為常見,它們同菌膠團細菌一起,構成了活性污泥絮體的主要成分。絲狀細菌具有很強的氧化分解有機物的能力,但由于絲狀細菌的比表面積較大,當污泥中絲狀菌超過菌膠團細菌而占優勢生長時,絲狀菌從絮粒中向外伸展,阻礙絮粒間的凝聚使污泥SV值SVI值升高,嚴重時會造成污泥膨脹現象。因此,絲狀細菌數量是影響污泥沉降性能的最重要因素。
根據活性污泥中絲狀菌與菌膠團細菌的比例,可將絲狀菌分成五個等級:①00——污泥中幾乎無絲狀菌;②±級——污泥中存在少量無絲狀菌;③+級——污泥中存在中等數量絲狀菌,總量少于菌膠團細菌;④++級——污泥中存在大量絲狀菌,總量與菌膠團細菌大致相等;⑤+++級——污泥絮粒以絲狀菌為骨架,數量明顯超過菌膠團細菌而占優勢。
69. 生物相觀察應注意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哪些變化?
城市污水處理廠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種類很多,比較容易地通過觀察微生物種類、形態、數量和運動狀態的變化來掌握活性污泥的狀態。而工業廢水處理場活性污泥中會因為水質的原因,可能觀察不到某種微生物,甚至完全沒有微型動物,即不同的工業廢水處理場的生物相會有很大差異。
?、盼⑸锓N類的變化
污泥中的微生物種類會隨水質變化,隨運行階段而變化。污泥培養階段,隨著活性污泥的逐漸形成,出水由濁變清,污泥中的微生物發生有規律的演變。正常運行中,污泥微生物種類的變化也遵循一定的規律,由污泥微生物種類的變化可以推測運行狀況的變化。比如污泥結構變得松散時,游動纖毛蟲較多,而出水混濁變差時,變形蟲和鞭毛蟲就會大量出現。
?、莆⑸锘顒訝顟B的變化
當水質發生變化時,微生物的活動狀態也會發生一些變化,甚至微生物的形體也會隨廢水變化而變化。以鐘蟲為例,纖毛擺動的快慢、體內積累食物泡的多少、伸縮泡的大小等形態都會隨生長環境的改變而變化。當水中溶解氧過高或過低時,鐘蟲的頭部常會突出一個空泡。進水中難降解物質過多或溫度過低時,鐘蟲會變得不活躍,其體內可見到食物顆粒的積累,最后會導致蟲體中毒死亡。pH值突變時,鐘蟲體上的纖毛會停止擺動。
?、俏⑸飻盗康淖兓?/p>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種類很多,但某些微生物數量的變化也能反映出水質的變化。比如絲狀菌,在正常運行時適量存在是非常有利的,但其大量出現會導致菌膠團數量的減少、污泥膨脹和出水水質變差?;钚晕勰嘀斜廾x的出現預示著污泥開始增長繁殖,但鞭毛蟲數量增多又往往是處理效果降低的征兆。鐘蟲的大量出現一般是活性污泥生長成熟的表現,此時處理效果良好,同時可見極少量的輪蟲出現。如果活性污泥中輪蟲大量出現,則往往意味著污泥的老化或過度氧化,隨后就有可能出現污泥解體和出水水質變差。
70. 鏡檢結果如何記錄?
對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生物相進行鏡檢后,其結果記錄方式可以參考表1。
71. 生物膜法生物相與活性污泥有哪些不同?
生物膜法處理系統的生物相特征與活性污泥工藝有所不同,主要表現在微生物種類和分布方面。表9—2列出了生物膜和活性污泥中出現的微生物在類型、種屬和數量上的比較。
一般來說,由于水質呈逐級變化的趨勢和微生物生長環境條件的改善,生物膜系統存在的微生物種類和數量均比活性污泥工藝多,食物鏈長且較為復雜,尤其是絲狀菌、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種類增加較多,而且還有一定比例的厭氧菌和兼性菌。在日光照射到的部位能夠出現藻類,還能夠出現濾池蠅這樣的昆蟲類生物。在分布方面的特點是沿生物膜厚度(由表及里)或進水流向(與進水接觸時間不同),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呈現出較大差異。在多級處理的第一級或下向流填料層的上部,生物膜往往以菌膠團細菌為主,膜厚度亦較大(2~3mm);隨著級數的增加或下向流填料層的下部,由于其接觸到的水質已經經過部分處理,生物膜中會逐漸出現較多的絲狀菌、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微生物的種類不斷增多,但生物膜的厚度卻在不斷減薄(1~2mm)。生物膜的表層的微生物都是好氧性的,而隨著厚度的加大,微生物逐漸變成兼性乃至厭氧性。
生物膜固著在濾料或填料上,生物固體停留時間SRT(泥齡)較長,因此能夠生長世代時間長、增殖速度很小的微生物,如硝化菌等。在生物膜上還可能出現大量絲狀菌,但不會出現污泥膨脹。和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上的生物中動物性營養者比例較大,微型動物的存活率也較高,能夠棲息高營養水平生物,在捕食性纖毛蟲、輪蟲類、線蟲類之上還棲息著寡毛類和昆蟲。因此,生物膜上的食物鏈要比活性污泥中的食物鏈長,這也是生物膜法產生的污泥量少于活性污泥法的原因。
廢水水質的不同,每一級或每層填料上的特征微生物也會不同,即水質的變化會引起生物膜中微生物種類和數量的變化。在進水濃度增高時,可以觀察到原有層次的特征性微生物下移的現象,即原先在前級或上層填料上的微生物可在后級或下層填料上出現。因此,通過生物相觀察發現這樣類似的變化來推斷廢水濃度或污泥負荷的變化。
72. 水中細菌總數指標的含義是什么?
細菌總數是指1mL水樣在營養瓊脂培養基中,經37oC、24h培養后所生長的菌落數。計量單位一般是每mL水中所含有的總菌數。水中的細菌總數往往同水體受到有機物污染的程度有關,是評價水質污染程度和對人體可能造成傷害的重要指標之一。
細菌總數的分析方法采用標準平皿法對水樣中的細菌記數,這是一種測定水中好氧和兼性厭氧的異養菌密度的方法。但由于沒有任何一種營養基或任一環境條件能滿足一個水樣中所有細菌的生理要求,而且水中細菌能以單獨個體、成對、鏈狀、成簇或成團的形式存在,所以測得的菌落數實際上要低于被測水樣中真正存活的細菌數目。
73. 測定細菌總數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用無菌操作法吸取1mL水樣或2~3個適宜稀釋倍數的稀釋水樣,注入滅菌平皿中,再傾注15mL營養瓊脂培養基并與水樣充分混勻,每個水樣做兩個平行樣,另外每次檢驗還要做只傾注營養瓊脂培養基的空白對照。
培養之后,應立即進行平皿菌落計數。如果計數必須暫緩進行,可將平皿存放于5~10oC的環境下,但不能超過24h,而且也不可以將這種做法當作常規的操作方式。
對平皿菌落計數時,可用肉眼觀察,為防止遺漏,必要時應用放大鏡檢查。對那些看來相似、距離相近但并不相觸的菌落,只要其距離小于最小菌落的直徑,就應當分別予以計數。對那些緊密接觸但外觀(形態或顏色)有差異的菌落也要分別予以計數。
在求同一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時,如果其中一個平皿有較大片狀菌落生長時,則不宜采用,而應以無片狀菌落生長的平皿作為該稀釋度的菌落數。如果片狀菌落不到平皿的一半、而其余部分菌落的分布又很均勻時,則可以將生長均勻的1/2平皿菌落計數后乘以2代表全皿菌落數。
細菌總數的測定結果是以每個平皿菌落總數或同一稀釋度平行實驗平皿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當最終結果在100以內時按實際菌落數記錄結果;大于100時,采用兩位有效數字,用10的指數來表示,如果菌落數無法計數,在報告結果時要注明稀釋倍數。
74. 如何根據菌落計數結果計算水樣的細菌總數?
計算細菌總數的化驗結果時,需要根據不同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進行比較和計算,其方法如下:
?、攀紫冗x擇平均菌落數在30~300之間的情況進行計算,當只用一個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符合此范圍時,即以該平均菌落數乘其稀釋倍數作為檢驗水樣細菌總數的結果。
?、迫绻袃蓚€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在30~300之間,應當按二者的比值來決定計算方法。如果比值小于2,則以各自的平均菌落數乘以各自的稀釋倍數后的平均值作為檢驗水樣細菌總數的結果;比值大于2,則以其中平均菌落數乘以其稀釋倍數后的較小者作為檢驗水樣細菌總數的結果。
?、侨绻邢♂尪鹊钠骄鋽稻笥?00,則應當按稀釋倍數最大的平均菌落數乘以其稀釋倍數作為檢驗水樣細菌總數的結果。
?、热绻邢♂尪鹊钠骄鋽稻∮?0,則應當按稀釋倍數最小的平均菌落數乘以其稀釋倍數作為檢驗水樣細菌總數的結果。
?、扇绻邢♂尪鹊钠骄鋽稻辉?0~300之間,則應當以最接近30或300的平均菌落數乘以其稀釋倍數作為檢驗水樣細菌總數的結果。
75. 大腸菌群數(值)的含義是什么?
大腸菌群細菌是指一類好氧或兼性厭氧、能發酵乳糖、革蘭氏染色陰性、無芽孢的桿菌,因此有時也稱糞大腸菌群或大腸桿菌,大腸菌群細菌在乳糖培養基中經37oC、24h培養后,能產酸產氣。大腸菌群數(值)一般以1L或100mL水中含有的大腸菌群數量為計量單位。
如果水源被糞便污染,則有可能被腸道病原菌污染而引起腸道傳染疾病。由于腸道病原菌在占中微生物數量的比例相對較少,故從水中特別是自來水中分離病原菌常非常困難。大腸菌群細菌是腸道好氧菌中最普遍和數量最多的一類細菌,所以常將其作為糞便污染的指示菌。即根據水中大腸菌群的數目來判斷水源是否受糞便所污染,并檢測推測水源受腸道病原菌的可能性。
76. 大腸菌群數的測定方法有哪些?
總大腸菌群的常用測定方法有多管發酵法和濾膜法兩種。
多管發酵法是根據大腸菌群細菌能發酵乳糖、革蘭氏染色陰性、無芽孢、呈桿狀等有關特性,通過三個步驟進行檢驗,來確定水樣中的總大腸菌群數。多管發酵法以最可能數Most Probable Number來表示實驗結果,又簡稱MPN,實際上是根據統計學理論估計水體中大腸桿菌密度和衛生質量的一種方法,這種估計有大于實際數字的傾向。對于大腸菌群數含量的估計值,決定于那些既顯示陽性又顯示陰性的稀釋度,在實際設計水樣檢驗所要求重復的數目時,要根據所要求數據的準確度而定。
濾膜法是用特制的滅菌微孔薄膜過濾水樣,細菌被截留在膜上后,將薄膜貼在品紅亞硫酸鈉培養基上進行培養。因為大腸菌群細菌可發酵乳糖,在濾膜上培養培養后會出現紫紅色具有金屬光澤的菌落,計數濾膜上出現的具有此特征的菌落數,即可計算出每L水樣中含有的大腸菌群數。濾膜法可測定的水樣體積較大,能比多管發酵法更快地獲得結果,但測定濁度高、非大腸桿菌類細菌密度大時,效果較差。
77. 什么是余氯?
余氯是水經加氯消毒接觸一定時間后余留在水中的氯,其作用是保持持續的殺菌能力。從水進入管網到用水點之前,必須維持水中消毒劑的作用,以防止可能出現的病原體危害和再增殖。這就要求向水中投加的消毒劑,其投加量不僅能滿足殺滅水中病原體的需要,而且還要保留一定的剩余量防止在水的輸送過程中出現病原體的再增殖,如果使用氯消毒,那么超出當時消毒需要的這部分消毒劑就是余氯。
余氯有游離性余氯(Cl2、HOCl和OCl-)和化合性余氯(NH2Cl、NHCl2和NCl3)兩種形式,這兩種形式能同時存在于同一水樣中,兩者之和稱為總余氯。游離性余氯殺菌能力強,但容易分解,化合性余氯殺菌能力較弱,但在水中持續的時間較長。一般水中沒有氨或銨存在時,余氯為游離性余氯,而水中含有氨或銨時,余氯通常只含有化合性余氯,有時是余氯和化合性余氯共存。余氯量必須適當,過低起不到防治病原體的作用,過高則不僅造成消毒成本的增加,而且在人體接觸時可能造成對人體的傷害。
從概念上看,余氯是針對氯氣及氯系列消毒劑而言的,當使用二氧化氯等其他非氯類消毒劑時,就應該將余氯理解為接觸一定時間后留在水中的剩余消毒劑。
78. 余氯的測定方法有哪些?各自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余氯的測定可以使用碘量滴定法、鄰聯甲苯胺目視比色法、N,N-二乙基對苯二胺(DPD)亞鐵滴定法(GB 11897-89)、N,N-二乙基對苯二胺分光光度法(GB 11898-89)等。碘量滴定法只能測定水樣中的總余氯;鄰聯甲苯胺目視比色法通過改變操作程序,能分別測定總余氯和游離性余氯;N,N-二乙基對苯二胺滴定法或分光光度法可測定濃度范圍為0.03~5mg/L的游離氯或總氯,通過改變操作程序,還可以分別測定一氯胺、二氯胺和一些化合氯成分。
碘量滴定法適用于總余氯含量大于1mg/L的水樣,是測定加氯量常用的方法。鄰聯甲苯胺目視比色法操作簡單,是測定生活飲用水余氯的常用方法,測定范圍為0.01~10mg/L。N,N-二乙基對苯二胺滴定法或分光光度法靈敏度高,可測定余氯含量較低的水樣,適用于測定含有有機物的污水中的總有效氯,兩個方法的測定范圍分別為0.05~1.5mg/L和0.03~5mg/L。
79. 余氯測定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氯在水溶液中非常不穩定,特別是在濃度較低時,含量會迅速減少。受到陽光和其他強光的照射或受到攪動,氯的還原速度會加快。因此取樣后不能貯存,必須立即開始氯的測定,同時避免光線照射和攪動水樣。
在測定過程的所有操作都要避免陽光直接照射,最好在盡可能低的溫度下和柔和的光線下進行,而且所有的比色法都需要用顏色和濁度空白來補償原水的顏色和色度,尤其是濁度和色度較高時必須測定空白值。
使用鄰聯甲苯胺目視比色法測定余氯時,如果水樣與標準鄰聯甲苯胺溶液混合均勻后立即比色,所測結果是游離性余氯,如果在暗處放置10min使產生最高色度后再進行比色,所得結果是總余氯??傆嗦葴p去游離性余氯即是化合性余氯。
使用鄰聯甲苯胺目視比色法測定時,如果余氯量大,會產生桔黃色;如果水樣堿度過高而余氯量小時,會產生淡綠色或淡藍色。此時可多加1mL鄰聯甲苯胺標準溶液,即可產生正常的淡黃色。
廣東建樹環??萍加邢薰臼且患覍I從事工業廢水處理、工業廢氣處理和環境修復的環保設備研發與銷售服務的企業。為工業企業和市政工程等項目提供工業廢水處理、工業廢氣處理、有機廢氣VOCs處理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從“工程設計”、“工程承包”、“設備采購”、“安裝調試”、“耗材銷售”、“運營管理”、“環評辦理”等環節提供專業的差異化服務,聯系電話:135 5665 1700。